在锅炉油提炼过程中,检查杂质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:
1.目视检查法
操作:直接取适量的待检锅炉油样品,放置于透明的玻璃量筒或者广口瓶等容器中,在充足的自然光或白色灯光下,仔细观察油品的外观状况。正常的精炼锅炉油应是澄清、透亮的液体 ,如果油液出现浑浊、有悬浮微粒、色泽暗沉等情况,大概率存在杂质。
优点:操作简单便捷、无需借助复杂仪器,能快速对油品质量有初步判断。
缺点:只能发现粒径较大、数量较多的杂质,对于细微杂质难以察觉。
2.过滤检测法
操作:选用合适孔径的滤纸或者滤网,将一定量的锅炉油缓慢倒入过滤装置。过滤完成后,仔细查看滤纸或滤网上残留的物质,若有固体颗粒、胶质、纤维等残留,就表明油品含有杂质。比如,使用精度 5 微米的滤纸过滤后,滤纸上出现深色污渍,就说明有超 5 微米的杂质。
优点:能直观看到被截留的杂质形态、颜色、数量,判断杂质类型,还可通过对比不同孔径过滤结果,预估杂质粒径分布。
缺点:检测速度慢,操作不当易造成油品损失,而且无法检测溶解在油中的杂质。
3.离心分离法
操作:把锅炉油样品转移至离心管,放入离心机,依据油品特性设定合适的转速与离心时长,一般转速在 3000 - 5000 转 / 分钟,离心 10 - 30 分钟。离心结束后,观察离心管底部和管壁是否有沉淀层,若有,就说明油里有杂质,沉淀量越大,杂质含量越高。
优点:可以快速将杂质基于密度差异与油体分离,对微小杂质也有较好分离效果,适合批量检测。
缺点:设备成本较高,需专业离心机;不同油品离心参数不同,摸索耗时费力。
4.仪器分析法
原子吸收光谱法:当怀疑油品中有微量金属杂质时可采用。先将锅炉油消解处理,使其中金属元素转变为离子态,进入原子化器形成原子蒸汽,特定光源辐射被蒸汽中金属原子吸收,根据吸收程度定量分析铁、镍、钒等金属杂质含量。
红外光谱法:利用红外光照射锅炉油样品,不同化学键在红外区有特征吸收峰,杂质会使油品光谱图出现异常吸收峰,据此判定有机杂质成分、含量,例如含氧化合物、多环芳烃类杂质。
优点:检测精度比较高,能正确测定各类杂质的微量成分与含量,为油品深度精炼提供正确数据支持。
缺点:仪器昂贵,操作复杂,需专业技术人员,检测成本高,检测周期长。